更新时间:2025-03-24 14:13:25 点击次数:180 次
哈尔滨商品混凝土的冬季施工需要注意多个方面,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混凝土的性能。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
一、施工前的准备
了解气温情况:
根据《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的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稳定低于5℃时,应进入冬期施工状态。
若一两天内最低气温骤降至0℃以下,且寒流过后气温迅速回升,为防短期寒流对工程质量造成损害,也需立即采取冬期施工的应急防护措施。
提供详细信息:
施工方要在生产前详细准确地提供混凝土施工部位、强度等级、计划用量、施工方法及特殊要求等信息。
准备保温材料:
施工现场应备好塑料薄膜、彩条布和草帘等保温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二、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加热原材料:
使用加热水、加热沙石等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的温度,避免过低温度影响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和强度。
添加加热剂:
可以添加水性加热剂(如热水)或化学加热剂(如早强剂、防冻剂等)来提高混凝土的温度,促使混凝土的凝固和硬化。
清除冰雪污垢:
浇筑前务必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及污垢,但严禁用水冲洗。
避免冻土浇筑:
避免在冻土层上进行混凝土浇筑,如需浇筑,应先升温消融冻土。
混凝土接茬处理:
混凝土接茬时需预热旧茬并加强保温,防止接茬受冻。
严禁私自加水:
严禁私自向罐车内加水。若混凝土坍落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可在技术人员指导下适量添加高效减水剂并搅拌均匀后使用。
泵送清水温度:
冬施时初期泵送的清水应保持不低于40℃的热水温度,以防管内结冰。
抹面时机:
冬期混凝土初凝时间通常为8小时至10小时,而终凝时间则介于12小时至14小时。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精准把握抹面的时机。建议在初凝之前(即用手轻按表面能留下指痕时),进行二次抹面,以减少表面塑性裂缝的产生。
三、施工后的养护
覆盖保温材料:
浇筑后需对混凝土结构易冻部位加强保温措施,以防冻害发生。
根据气温情况,一般可按照以下方式覆盖:当气温介于0℃至5℃时,可覆盖一层草帘和一层塑料薄膜;气温在-10℃至0℃时,则需覆盖三层草帘和一层塑料薄膜;若气温低于-10℃,则应覆盖四层草帘和一层塑料薄膜。若气温极低,还需采用加温和其他材料(如岩棉、苯板等)进行保温。
延长养护时间:
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若早期养护措施不到位,将会严重影响其28天强度。
现场浇筑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建议按600日龄期计算,而非28天。
测温记录:
在养护期间,应派专人负责测温并详细记录整个养护期的温度变化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拆模时间:
冬季混凝土拆模强度需同时满足正常温度下拆模强度的要求和抗冻要求的规定。
拆模后应立即进行养护,避免混凝土受冻。
四、其他注意事项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在严寒季节,尽量选择在白天气温较高的时候进行施工,避免夜间低温对混凝土的影响。
避免气温骤降时施工,因为气温骤降可能导致混凝土凝胶温度下降过快,凝固时间过长,从而影响混凝土质量。
加强质量检验:
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抗压强度测试和凝结时间测试等质量检验,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与客户沟通:
及时了解生产、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及回访小组,负责混凝土供应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回访工作。
综上所述,商品混凝土的冬季施工需要从施工前的准备、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施工后的养护以及其他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细致操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冬季施工的商品混凝土质量可靠、性能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