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2-10 09:19:36 点击次数:319 次
哈尔滨商品混凝土使用主要涉及到浇筑前、浇筑过程和浇筑后的多个环节,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技巧:
一、浇筑前的技巧
材料检查与准备
检查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通知单。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等指标符合工程设计要求。例如,对于地下室结构,可能需要抗渗等级为P6或更高的混凝土,要核对商品混凝土供应商提供的配合比是否能满足此要求。
查看混凝土的坍落度。坍落度是衡量混凝土流动性的重要指标。不同的施工方式需要不同坍落度的混凝土。如采用泵送施工,坍落度一般要求在120-180mm之间,以确保混凝土能顺利通过泵送管道。在现场可以使用坍落度筒进行检测。
准备好施工设备,如混凝土搅拌车卸料处要清理干净,保证其能够顺畅卸料。对于采用泵送施工的情况,要提前检查混凝土泵和输送管道,确保管道连接紧密,无堵塞和漏浆现象。并且要根据浇筑部位和高度,合理选择泵管的管径和长度。
模板检查与处理
检查模板的平整度和密封性。模板表面不平整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影响外观质量。例如,对于清水混凝土墙面,模板表面的平整度误差要求控制在3mm以内。同时,要确保模板拼接处密封良好,防止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漏浆。可以采用密封条或者密封胶对模板拼接缝进行处理。
对模板进行湿润处理。在浇筑混凝土前,用清水将模板均匀湿润,这样可以防止混凝土中的水分被模板吸收,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裂缝。但要注意避免积水,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水灰比。
二、浇筑过程中的技巧
浇筑顺序与方式
确定合理的浇筑顺序。对于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如大型基础底板,一般采用分层、分段的浇筑方式。分层浇筑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因高度过高产生离析现象,每层浇筑厚度一般控制在300-500mm之间。分段浇筑时,要合理设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选择正确的浇筑方式。对于柱、墙等竖向结构,一般采用串筒或者溜槽进行浇筑,以防止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过高产生离析。自由下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超过这个高度时,就要使用串筒等辅助工具。对于梁、板等水平结构,通常采用泵送或者人工布料的方式,保证混凝土均匀分布在模板内。
振捣技巧
正确选择振捣工具。根据混凝土的浇筑部位和厚度选择合适的振捣工具。对于较薄的混凝土板,一般采用平板振捣器;对于柱、墙、梁等结构,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一般为50-100mm,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紧密。
控制振捣时间和间距。振捣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过长会导致混凝土产生离析,过短则不能使混凝土充分密实。一般每个振捣点的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秒,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振捣点的间距一般控制在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左右,保证混凝土能够得到均匀振捣。
施工缝处理技巧
当需要设置施工缝时,要提前做好准备。在混凝土浇筑接近施工缝位置时,要将混凝土振捣密实,使表面平整。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要对施工缝进行处理。首先要将施工缝处的杂物、松散混凝土清理干净,然后在施工缝表面铺上一层10-15mm厚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以增强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
三、浇筑后的技巧
养护技巧
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12小时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对于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在夏季高温天气,要增加浇水次数,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在冬季,要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棉被、草帘等,防止混凝土受冻。
选择合适的养护方式。除了浇水养护外,还可以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将塑料薄膜紧密覆盖在混凝土表面,利用混凝土自身的水分进行养护,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防止水分蒸发,特别适用于大面积混凝土的养护。
拆模技巧
确定拆模时间。拆模时间要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情况来确定。对于非承重模板,如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即可拆除,一般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左右即可。对于承重模板,如梁、板底模,要根据构件跨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来确定拆模时间,跨度小于等于2m的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可拆模;跨度大于2m小于等于8m的板,强度达到75%可拆模等。
正确拆除模板。在拆模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避免对混凝土结构造成损伤。一般先拆除侧模,再拆除底模。拆除模板时,不能使用大锤等工具硬砸,要使用专门的拆模工具,如撬棍等,轻轻撬动模板,使其与混凝土结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