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8465-9777

商混的施工安全如何保障

更新时间:2025-07-08 08:30:31 点击次数:11 次

  哈尔滨商混的施工安全涉及材料运输、现场浇筑、设备操作、人员管理等多个环节,需通过系统化的措施防范坍塌、机械伤害、触电、高空坠落等风险。以下从关键环节和保障措施展开详细说明:

  一、运输环节的安全保障

  商混运输依赖罐车,需重点防范车辆事故和材料泄漏:

  罐车安全管理

  定期检查罐车制动系统、轮胎磨损、罐体旋转装置(如液压系统、减速器),确保无泄漏、卡滞等问题,避免运输中罐体失控。

  驾驶员需持证上岗,严禁超速、疲劳驾驶,尤其在工地出入口、坡道等区域减速慢行,避免因急刹导致混凝土离析或车辆侧翻。

  罐车卸料时需固定车身(如拉手刹、垫轮挡),防止溜车;卸料口下方严禁站人,避免混凝土飞溅伤人。

  运输路线规划

  避开人流量大、路况复杂的区域,运输前确认工地入口道路承重能力(罐车满载重量通常超30吨),防止路面塌陷。


哈尔滨商混


  二、现场浇筑前的安全准备

  作业环境检查

  清理浇筑区域障碍物,设置警示标志(如“禁止入内”“当心绊倒”),夜间施工需配备充足照明(照度不低于50lux)。

  检查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需由专业人员验收,确保立杆间距、横杆步距符合设计要求(如高支模需专项方案审批),防止浇筑时因荷载过大坍塌。

  确认临时用电安全:振捣器、照明设备等电缆无破损,接地接零保护可靠,配电箱加装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0.1s)。

  人员防护与培训

  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滑鞋,高空作业(如浇筑楼板、墙体)需系安全带,穿反光背心;接触混凝土的人员需戴防水手套,避免皮肤被水泥腐蚀。

  岗前培训:明确振捣操作规范、紧急撤离路线,告知混凝土初凝前(通常1-3小时)需完成浇筑的时间节点,避免因延误导致材料浪费或结构缺陷。

  三、浇筑过程中的安全操作

  机械与设备安全

  混凝土泵车/天泵操作:支腿必须全伸并垫实(使用专用垫板,面积不小于0.25㎡),严禁在软土地面或斜坡上架设,泵管连接牢固(加装防脱卡),避免泵送时爆管伤人。

  振捣器使用:操作人员需握住绝缘手柄,避免电缆拖拽时磨损漏电;振捣棒插入深度不超过其长度的2/3,防止电机过载烧毁,且不得触碰钢筋、模板,以免损坏设备或引发短路。

  浇筑作业规范

  分层浇筑时,每层厚度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25倍(通常30-50cm),避免因堆积过厚导致模板侧压力过大而爆模。

  墙体、柱浇筑时,严禁站在模板外侧推料,防止模板变形倾倒;若需站在脚手架上作业,踏板需铺满并固定,承载力不低于2kN/㎡。

  遇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立即停止露天浇筑,已浇筑的混凝土及时覆盖,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四、特殊场景的安全防控

  高支模与深基坑浇筑

  高支模(高度≥8m或跨度≥18m)浇筑时,需安排专人实时监测模板沉降、立杆变形,发现异常(如异响、裂缝)立即停止作业,组织人员撤离。

  深基坑(深度≥5m)内浇筑:检查基坑边坡稳定性,设置临边防护(高度≥1.2m),上下通道采用扶梯或专用爬梯,严禁攀爬边坡。

  冬季与夏季施工

  冬季:使用热水拌合或掺防冻剂时,操作人员避免接触高温溶液;罐车罐体需保温,防止混凝土受冻,施工后及时清理泵管内残留混凝土,避免冻结堵塞。

  夏季:高温时段(≥35℃)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如早晚施工),配备防暑药品(藿香正气水等),避免人员中暑;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覆盖保湿,防止表面开裂。

  五、应急与管理保障

  应急预案与演练

  制定坍塌、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的应急处置流程,配备急救箱(含止血带、烧伤药膏等)、灭火器、应急照明等设备。

  定期组织演练(每季度至少1次),确保人员掌握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和逃生路线。

  安全责任制落实

  明确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配备专职安全员,对违章操作(如无证开机、未系安全带)立即制止并处罚。

  建立交接班制度,记录罐车运输、浇筑进度、设备状态等信息,追溯安全隐患源头。

  通过以上措施,可从“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应急”全流程降低商混施工风险,保障人员安全和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