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5-17 09:31:43 点击次数:93 次
哈尔滨商品混凝土的运输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其运输要求涉及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运输车辆要求
车辆选择:应根据混凝土运输距离、运输量、路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运输车辆,常见的有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其容量一般为6~12立方米,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对于长距离运输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还可考虑使用带有搅拌功能的拖泵车。
设备检查:在每次运输前,都要对运输车辆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搅拌筒及叶片无变形、磨损严重等情况,搅拌筒的转动应灵活,无卡滞现象。同时,要检查车辆的制动系统、轮胎、灯光等部件,保证车辆行驶安全。还需检查车辆的清洗装置是否正常,以便在运输结束后及时清洗车辆。
装载量控制:装载量约为搅拌筒几何容量的2/3,避免过载影响搅拌效果或造成安全隐患。
二、运输过程控制
运输时间:
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有严格限制。一般气温不高于25℃时,对于C30及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运输时间不宜超过120分钟;对于C3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运输时间不宜超过90分钟。气温高于25℃时,相应缩短30分钟。
搅拌运输车运送的混凝土宜在1.5小时内卸料,混凝土的运送频率应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
搅拌速度:
在运输过程中,搅拌筒应保持2~4转/分钟的慢速转动,以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和初凝。
途中应以2~4r/min的慢速进行搅动,卸料前再常速搅拌或采用快档旋转搅拌罐不少于20秒。
当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应高速旋转2~3分钟,使混凝土拌合物均匀后再卸料。
路况选择:运输路线应尽量选择平坦、少颠簸的道路,避免急刹车和急转弯,减少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和冲击,防止混凝土离析。同时,要考虑交通状况,避开拥堵路段,确保混凝土能按时运到施工现场。
环境因素:
在高温季节运输时,应采取遮阳措施,如在搅拌筒上覆盖遮阳布等,防止混凝土水分蒸发过快,导致坍落度损失过大。
在低温季节运输时,应采取保温措施,如包裹保温材料等,防止混凝土受冻。
夏季最高气温超过40℃时,运输容器和管道应有隔热措施;冬季应有保温措施,确保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时的温度最高不宜超过35℃,最低不宜低于5℃。
三、卸料要求
卸料前检查:在卸料前,应再次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等性能指标,如发现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或有离析现象,应进行二次搅拌或采取其他措施进行调整,合格后方可卸料。因运距过远、交通或现场等问题造成坍落度损失较大而卸料困难时,可采用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入适量减水剂并快档旋转搅拌罐的措施,减水剂掺量应有经试验确定的预案,但不得加水。
卸料速度:卸料时,应控制好卸料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过快可能导致混凝土堆积过高,造成混凝土离析;过慢则会影响施工进度。一般应根据施工现场的浇筑速度和浇筑方式,合理调整卸料速度。
卸料干净:卸料完毕后,应及时对搅拌筒和出料口等部位进行清洗,确保无混凝土残留,防止混凝土凝结在设备上,影响下次使用。
四、其他要求
运输记录:在整个商品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还需做好运输记录,包括出发时间、到达时间、混凝土的品种、强度等级、坍落度等信息,以便追溯和查询。
交货检验:在混凝土进场时,应见证施工单位、生产厂家对进场的每一车商品混凝土验收,并签认交货检验记录。查验运输单,确认商品混凝土的强度、数量、坍落度、出厂时间,并记录搅拌车的进场时间和卸料时间,运输时间超出技术标准的应当清出现场。